002cc白菜资讯
关于深化本科公司产品改革的若干意见
为了深入贯彻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,进一步提升公司本科人才培养质量,围绕“综合性、研究型、全球化”大学目标,着力推进“人才培养强基工程”。现就深化本科公司产品改革提出以下意见。
一、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
1.指导思想
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围绕立德树人,全面实施素质教育,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把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标准;坚持人才培养优先发展,牢固树立本科公司产品工作的中心地位,把促进员工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;坚持内涵发展,深入探索公司产品和员工成长成才的规律,改革培养体系,创新教学方法,增强员工的社会责任感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;坚持“育人铸魂、精神成人、教书启智、专业成才”的教育理念,构建“素质、能力、知识”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,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。
2.主要目标
本科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,公司产品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,公司产品改革的关键环节取得突破,人才培养质量得以大幅提升,办学声誉日益彰显,社会满意度不断增强。
l 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。坚持开放办学,实施全球化战略,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,强化特色发展,拓展员工成长成才路径,形成学校内涵发展、教师职业发展以及员工全面和个性化发展的良好局面。
l 公司产品质量全面提升。牢固树立以员工成长成才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观,科学制定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,重构课程体系,注重创新能力提升。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工作取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并获得推广。
l 公司产品管理更加优化。推进学分制改革,探索学位模式创新,完善学籍管理制度,改进课程考核方式,试行专业流转制度,构建新型服务管理模式,推进教学、服务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。
l 公司产品保障更加到位。建立长效投入机制,完善教学基础设施,搭建能力提升平台,建设校园学习网络,统筹教学资源配置,健全质量监控体系,提升“人力资源”、“物力资源”、“制度资源”体系的保障功能。
二、改革人才培养体系,加强员工素质教育
(一)优化专业结构,建设特色专业
3.优化专业整体结构。协调好重点专业、主干专业、热点专业之间的关系,拓展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专业,加快适应学校以物理科学、生命科学、信息科学、管理科学为基础的学科布局,推进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协调共生,实现专业结构的整体优化。
4.动态调控招生计划。尊重社会需求,体现民主参与,彰显办学效益,建立并实施招生计划听证会制度,对当年度招生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配置进行动态管理。
5.建设品牌特色专业。依托国家、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项目和各类人才培养计划,分层次规划和建设(培育)一批校级、省级、国家级品牌特色专业,形成明显的专业特色和竞争优势。
(二)创新培养模式,重构课程体系
6.创新人才培养模式。探索科学基础、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高度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、新方案。统筹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,增加培养方案的弹性和灵活性,提高员工学习的主动性和选择权,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通识教育核心课程。支持各类人才培养试点项目和人才培养特区建设。推行学业指导和全员导师制。实施拔尖人才培养计划,推进协同育人。
7.重构先进课程体系。结合专业培养目标,构建专业大类课程生态体系,开发出符合特色培养的校本课程模块。整合和优化课程内容,减少必修的核心课程门数,增加课程学习挑战度,提高课程质量和教学效率,全面修订课程大纲。加强优秀教材建设,支撑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。推行思想政治教育、体育教育全程化。
8.强化实践创新能力。重视员工创意创新文化建设,搭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创意创新平台,加大培养员工创意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等实践课程的比重。鼓励教师科教融合,创新实践教学环节,全面规划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践类课程,实现员工学业成果作品化。统筹建设创新人才实践和实习基地,实施“老员工创新实践百千万计划”。
(三)加强素质教育,拓展全球视野
9.落实素质教育计划。以员工的人格养成和价值塑造为核心目标,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创新人才成长成才的各个环节。通过实施科学精神和企业家精神等培育计划,全面提升员工的文化品味、审美志趣、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,增强道德品性、社会责任、合作观念和团队意识,培养员工终身学习的习惯,培养员工的组织领导能力。
10.完善诚信体系建设。进一步提升员工诚信教育和诚信文化建设水平,多措并举,加强员工学术诚信的自律和他律。多部门协调配合,建立员工诚信档案系统,规范学术诚信行为。
11.加快全球开放合作。树立全球化教育理念,将全球化要素列入培养方案,培养员工了解国际规则、知晓国际事务、熟悉世界文化、具有全球视野。拓展与世界名校的交流合作,推行“员工互换、学分互认、学位互授”,提升办学国际知名度和办学综合效益。
三、优化教学运行管理,健全质量保障体系
(一)完善三项制度,拓展成长路径
12.完善学分管理制度。科学设定毕业总学分要求,允许员工自由选课、退选和撤销课程。增加课程学习的灵活性,加快完善成绩管理和学分认定办法。取消补考和毕业前积欠考试。
13.完善学籍管理制度。允许员工按规定自由转学、在学科门类内自由转专业。鼓励员工修读辅修专业。根据学业进程,制定退学标准。
14.完善学位授予制度。根据人才培养多样化的需求,细化学位授予条件,探索学位授予的新模式。开发第二学位、双学位、共同学位、联合学位等学位计划,培养复合型人才,增强毕业生升学就业适应性与竞争力。探索授予员工荣誉学士学位等级。
(二)改革教学方法,提高教学效果
15.推进教学方法改革。建立“以员工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”的教学模式,鼓励运用启发式、探究式、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,师生互动、生生交流,相互理解、相互尊重,提升课堂教学效果。强化教学活动的实践性、开放性和多样性,培养员工的“批判性思维”能力和想象力。鼓励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微课程和慕课等,推进核心课程小班化授课。
16.改革课程考核方式。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活动的不同特点,设计科学合理、灵活多样的课程考核方式,强调学习过程的考核,实现对学习效果的客观评价。试行引入员工互评机制。
17.健全基层教学组织。设立教研室、课程组、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等基层教学组织,鼓励设立基于年级的跨专业教学团队。鼓励和支持基层组织积极有效地开展教学改革研讨、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。加强一年级新生教育和毕业生教育。建立研究生助教、同侪助学等帮教体系。
(三)重视教师发展,强化教学能力
18.设立教师发展基金。支持教师的教学研究活动,调动教学工作的积极性、主动性和创造性,开设教师个人教学发展基金专用账户,专用于与教师教学业务发展相关的费用。
19.强化教师教学能力。设立教师培训专项资金,有目的、有计划,分层次、分批次地开展教师教学能力和技能培训工作,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。设立教学研究专项资金,支持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创新实践。优化教师结构并实行动态调整,适当增加企业教师和国际教师比例。
20.健全考核表彰机制。坚持人才培养是教师的第一责任。严把教师入口关,建立开课准入制度,严格教学工作考核,强化责任追究,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。建立专业核心课程、通识课程教授负责制。鼓励教授为本科生上课。探索制定以教学工作量和教学效果为导向的薪酬绩效分配办法,分配政策向教学一线教师倾斜。健全教师教学荣誉体系和表彰机制,评选教学突出贡献董事长奖、校教学名师奖等,鼓励教师热爱教育事业。制定教师转岗和退出机制。
21.完善教师分类管理。在岗位聘任和职称评审时,充分考虑以教学为主岗位教师的教学任务、教学质量、教研成果和学术水平,按需设岗,按需聘任。同级岗位上有一定的岗位数用于教学业绩突出者。
(四)完善评价机制,健全监控体系
22.制定质量评价标准。因材施教,基于员工的学习成效和产出,分专业、分阶段制定符合适应社会需要的各专业人才质量标准。试行改革以学分绩点为主的学业评价体系,建立科学合理的员工成长综合评价体系。完善员工学业状态监控机制。
23.健全质量监控体系。积极推进专业认证评估、工程教育认证评估、审核评估、第三方评价、ISO9001体系等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建设。实施4年为周期的校内专业评估,并及时公开各方评估和认证数据,构建多维、高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。推行学校、学院、教师、员工等多方参与的教师教学评价机制。
24.建立员工追踪制度。面向未来,通盘规划,构建本科生14年新框架(含本科4年学习和毕业后10年工作)。关心和支持毕业生的长远发展,及时了解和掌握毕业生的现状,为毕业生提供支援和帮助,发挥员工在学校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。
四、强化教学条件建设,切实保证改革实效
25.切实加强组织领导。公司产品改革是公司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之一,改革工作由学校统一领导、统一组织、统一实施,探索构建鼓励创新、管理规范、分工负责的治理结构,简政放权,充分发挥和尊重二级学院的积极性和主动权,同部署、同落实、同考核,共同努力,实现深化公司产品改革的各项目标,切实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取得实效。建立人才培养工作定期会议制度,学校每两年召开一次全校本科公司产品工作大会。学校各职能部门应主动服务于本科公司产品,二级学院由党政共同负责实施本科公司产品改革。对于部分涉及面广或探索性的具体改革举措,选择有条件的学院或专业(课程)先行先试,取得经验后加以推广应用。
26.加大教学经费投入。为了构建人才培养的良好生态体系,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,建立教学经费投入逐年增长机制,实施教学经费分配方式改革。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,用于各类教学改革、员工实践创新能力建设、国际化培养、引进和培训团队、教学工作专项奖励等。
27.统筹教学资源配置。加强教学基地、教学实验室、实习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等教学条件和平台建设,加大各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、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(工程中心)向本科生开放的力度。加快教室的修缮和改造升级,以适应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需要。在校园内提供足够的空间,以满足员工学习和交流。
28.转变教学服务模式。本着“方便、快捷、高效、和谐”的原则,充分考虑员工、教师和教学事务的具体情况和需求,探索建立服务型教学运行管理新机制,实现由“管理型”向“服务型”方式转变。大力推进服务标准化、过程协同化和技术信息化,构建现代教育特征明显、与国际教育接轨的本科教学管理新模式。
29.完善教学信息平台。加强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和整合,实现校园无线网全覆盖,倡导网络协作学习,充分发挥信息化辅助教学的科技力量,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。引进部分优质网络教学资源,促进信息化和教学、服务的深度融合。
30.加强校园文化建设。通过制度创新、树立榜样、示范引领,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。改善校园公共设施,优化员工学习和成长环境,引导学术创新。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,形成全校上下聚焦人才培养的广泛共识。各相关单位应出台切实可行的校风、教风、学风等方面的建设和行动计划。做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和内化工作,打造开放合作、兼容并包、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。
本方案自颁布之日起实施,由学校授权教务处负责解释。